如今,作为英雄连队的传人,自己站上了新的海拔高。
到高原驻训以来,这是江耀第一次参加持续60小时的行军训练。不同于清晨刚出发时的兴奋,现在的他深感身体的“电量”不足了,倦意席卷而来。
江耀所在步兵三连的前身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扶眉战役的英雄连队。时间倒回当年,顶着关中盆地的酷热,顾不上接连作战的疲劳,先辈们以顽强的意志连夜奔袭,只为赢得战斗先机。
朔风锻铁骨,飞雪砺刀锋。前不久,在海拔4700多米点位驻训的该营官兵迎“寒”而上,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天两夜、行进里程达数十公里的连贯高原行军训练。
白天,西部战区陆军某旅某营官兵已完成了数公里的负重行军任务以及多个课目的训练。短暂休整后,这支队伍要继续在夜间开展武装奔袭。
奔袭讲究快速穿插中变英雄合击、攻敌不备,江耀的脑海里不断重复着任务完成时限。突然,他心里一动:“曾经的英雄们在战役中一定也是这样行进的,并且是以更快的速度。”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身处的雪域高原,西部战区陆军某旅某营官兵认为,那一定是“寒冷”。一名战士说:“这里的冷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严寒,仿佛能凝固一切事物。”
寥寥几颗星辰悬在天边,带队干部举着手电照亮前进的路,上等兵江耀随着队伍快步疾走着。路并不平坦,他感觉到棱角分明的石块隔着作战靴底依然硌脚。
战靴与冻土摩擦作响,迷彩身影蜿蜒向前。他们奔袭于高寒之地,在皑皑雪山上留下一行行坚实足迹。这场对于生命禁区的征服不仅淬炼了官兵的体魄和意志,更在高山冰峰间写下了他们的青春与奋斗。
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气温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中最低。在驻训点位,春天的脚步来得有些迟缓,寒冷会持续大约半年。然而,人类在酷寒之中总能开启另一种生命叙事。军人,更是如此。